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分卷阅读4 (第3/4页)
里,每年都有几十个如芝麻粒一样的画室,开了又败。 后来,干大的画室陆续搬去郊区了,租金便宜地方宽敞,当初有人劝韩骤也早点走,说这里不是久留之地,再说有了更大的场地才能招更多学生,形成规模办起真正的学校,但他没听。 几年过去了,韩骤的名气打开了,赚得属实不少,但架不住开销也真是大,这眼瞅着租金节节攀升,将来还不定涨到什么程度,他心里也挺堵得慌。 闷头走了一会儿就到了美院后门,后门挨着学校美术馆,这是他的母校,各方面自然很熟悉,他来这帮他哥办过展,创业后也偶尔跟画室老师或学生来看展。 今天展出的是二十世纪上半叶的一组建筑手稿,韩骤把没点的烟收进烟盒里,在展厅挨个看过去。画稿虽然黄了,但整体保存的不错,只是个别边角、线条有轻微破损、模糊。 他交集中有搞地产的商人,也有像孙伯雅那种纯属赚差价的皮包公司,但要说真正搞建筑设计的,就只有才认识的今墅安了。所以他对这行了解不多,知道这些稿子肯定画得好,却说不出个一二三,只觉得条条磊落的线彼此相交重叠,看着很舒服。 一路往前走,发现展稿上有几个标名的建筑物至今仍在,他还见过两个,只是大部分的杰作都被岁月的流沙吞没了。 手稿旁边的立台上有设计师的名卡,上面简单介绍了这个人的生平: 建筑师金树,1915年生人,曾先后在康奈尔和伦敦大学修习建筑本硕,归国后参与了xx、xxx等工程,时年任教北东大学建筑系。其家曾于战中为国慷慨捐资,45年反法xi斯胜利后,国内局势再度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