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14 非人的思考者 (第3/4页)
到近代的乡党宗族崩溃,建立在亲缘关系上的社会结构崩溃历史上不知道发生过多少次了,焉知这种崩溃发生之后,不会有新的秩序重组呢? 至于感性和**问题,白河认为这是杞人忧天,如果技术发展到连思维都可以完美模拟的地步,制造一些刺激来满足感性思维有什么难度呢?而人类的各种**建立在人类的生存需要之上,比如进食和繁衍,那么当智能不需要这些的时候,它们的存在又有什么价值呢?仅仅是满足精神上的刺激吗?谁又知道这种转换完成之后不会有更高等的感性出现呢? 而牺牲了这一切换来的机械形态,优势则是明显的: 理论上无限的寿命。 更高的生存能力,不需要挑剔的食物,不需要苛刻的自然环境。 更加强大的生产力。 有了这样的基础,人类完全可以抛开生存这种马斯洛眼中的低等需求,而转而去追求更高层次的东西:享受并参与文明的发展,更深入地探索宇宙的奥秘。 动辄以光年为单位计算路程的宇宙旅行对于寿命不过几十年的人类来说如同天堑,复杂的宇宙环境更会对脆弱的人类**造成严苛的考验,而对于机械文明来说却是坦途。 这种理论带来的更深入的伦理问题或哲学问题并非白河所能想像得到的,但他相信如果有一天人类面对着这样一个选择时,选择维持‘人类’这个生物学上的属性的,一定不是全部,也肯定不是所谓的‘绝大部分’。 …… 那么把这个选择抛在三体人的面前,当他们的技术能够满足机械化的条件时,他们的反应会是怎么样呢? 除非这个宇宙有着什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