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19章 飞升神界 (第3/4页)
南溟深,天柱高而北辰远37。关山难越,谁悲失路之人;萍水相逢,尽是他乡之客。怀帝阍而不见,奉宣室以何年38? 嗟乎!时运不齐39,命途多舛40。冯唐易老,李广难封41。屈贾谊于长沙,非无圣主42;窜梁鸿于海曲,岂乏明时43?所赖君子见机,达人知命44。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45?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46。酌贪泉而觉爽,处涸辙以犹欢47。北海虽赊,扶摇可接48;东隅已逝,桑榆非晚49。孟尝高洁,空余报国之情50;阮籍猖狂,岂效穷途之哭 百科 赤壁赋 宋代文学家苏轼诗作 《赤壁赋》是北宋文学家苏轼创作的一篇赋,作于宋神宗元丰五年(1082年)贬谪黄州(今湖北黄冈)时。 此赋记叙了作者与朋友们月夜泛舟游赤壁的所见所感,以作者的主观感受为线索,通过主客问答的形式,反映了作者由月夜泛舟的舒畅,到怀古伤今的悲咽,再到精神解脱的达观。全赋在布局与结构安排中映现了其独特的艺术构思,情韵深致、理意透辟,在中国文学上有着很高的文学地位,并对之后的赋、散文、诗产生了重大影响。 全文不论抒情还是议论始终不离江上风光和赤壁故事,形成了情、景、理的融合,表现作者了旷达乐观的人生态度。写景、抒情、说理达到了水rujiao融的程度。[2] 作品名称 赤壁赋 作者 苏轼 创作年代 北宋 作品出处 《苏东坡全集》 作品体裁 赋 作品别名 前赤壁赋 作品原文 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