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11章借力宣传 (第1/4页)
在和杨彩云一起逗孩子的空隙,慕容雅雅已经想好了合适的新型农具。 代耕架,最初见于唐代,但到了明朝才设计成熟。 其实就是利用杠杆原理以人力代替畜力的耕地机。 和杨彩云简单描绘了代耕架的雏型,杨彩云很是新奇。 看来这种农具在书中的世界并不存在。 这就大有可为。 村里本就畜力不足,代耕架想必会受到大力追捧。 虽然光凭慕容雅雅的描述,杨彩云还是对“木牛”的结构一头雾水,但还是对这种可以节省人力的工具十分感兴趣。 还表示常魏经常在家做些木工,可以帮着把木牛做出来。 两人一起回到常家。 慕容雅雅凭着记忆画出图纸,讲解原理,常魏在具体工艺上提出改进意见。 代耕架的制作工艺虽然复杂,但常魏手工精湛,家中又有现成的材料,也不过一天的功夫,木牛便已做成。 做成的木牛主体是两个轱辘架以三角形的人字架和横木固定住。 使用时,需要两个人站在轱辘架的两侧,扳动固定在轱辘架上的橛木。 还需要另外一个人在其后固定住犁前进的方向。 做成后,他们先在闲置的耕地上实践。 慕容雅雅在后固定住犁上方的把手,常魏和杨彩云两人在前扳动橛木。 木牛便飞快地动了起来。 “这木牛可真轻便。”常魏感慨,“我都没怎么使劲。” “有了它,今天耕地的时节也就不用问万家赁牛了。”杨彩云笑。 杨彩云的话提醒了慕容婉婉。 算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