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返1982_640章 项目梳理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640章 项目梳理 (第3/5页)

气候,还有旅游,华西村的旅游也是一块响当当的牌子。

    当然,借鉴不是照搬照抄,毕竟各自条件不一样,华西村在八十年代末就是“亿元村”了,起点太高,所以像钢铁、建材等行业的经验没法借鉴,模式也不具备模仿性。

    张本民又把目光转向了大南方,得向改革前沿城市学习,深城自然是标杆。

    深城吸引一批又一批的年轻人前往打工,主要是到一个又一个的电子厂,那边动辄几千甚至上万人的电子厂不在少数。

    能不能在屏坝上马一个电子厂?张本民觉得也不是不可行,虽然目前的条件不太合适,比如缺少规模环境、原料产品买卖运输成本大等,但是长远看还是非常合适的,只不过要培养几年而已,等一旦产生效益时,那效应将是成倍释放的。

    做决定之前要去考察学习,这个任务交给何部伟,他的眼界和思维灵活度够用。

    一切安排好了,张本民接着考虑何部伟曾提出的那个根本问题,钱。眼下,除了新筹划的影视基地,又将增加电子厂,特别是电子厂,如果真要投入上去,那可绝对不是小数目。

    这个问题在张本民看来也不难解决,兜底的法子就是去沪城找薛玺豪,他说过可以帮忙的。不过张本民不太愿意,那似乎显得自己有些无能,所以最好的解决方式,是通过所谓的“机遇”抢抓,实现财富的超常集聚。

    当下,有什么重大机遇?

    印象中比较清晰的是去年国家放开了除电煤以外的其他煤种指导价,那是一个机遇,煤炭产业进入了快速发展期,从此迎来了第一波发展浪潮。但同时也有一定的弊端,因为规定私人矿主不允许承包,经营开采权在地方乡政府或村委手中,可地方乡政府和村委又大都没有能力投入,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