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浮云卿 第124节 (第5/6页)
都盖着一个狼爪状的红章。 卓旸翻到尾页, 果然睐见了眼熟的章印。 潦草想想,这些书,应是被掉包窃走,颠沛流离,辗转到浮云卿手里。 然而这事当真这么巧? 只怕是官家有意为之。为着将浮云卿引到巩州,将她拉到漩涡中央。 老狗贼。 卓旸走在浮云卿身前,侧眸睃见她满脸失落,停脚问道:“怎么了?” 浮云卿手里攥着被妇人撕得粉碎的地产票, 枯眉回:“真是再冷的天也冻不住莫名的恶意。骂就骂, 撕票作甚?她是真金白银买下来的, 难道我就不是?” 原来还在纠结宅邸的事。 卓旸踱回浮云卿身旁, 出声安慰,“说到底,还是衙门不敢作为,罔顾国朝律令,欺软怕硬。衙门仗着您人不在此处,转头把宅邸卖给妇人。妇人掏钱入住,衙门美滋滋地收钱。反正天长日久,谁知道您什么时候来?干脆在您来之前,能多收一笔是一笔。” 其实他可以把话说得更残忍。 利益纠缠,官官相护,自古官场就如此。 地方官员一手遮天,勾结当地酋豪乡绅,一起压榨百姓。别的州郡,百姓长久受压榨,大不了联合地方厢军揭竿而起。偏偏这里是陇西,官员紧握军政大权。造反,不能光有决心,还得有军械。百姓没关引出不了城,在城内,军械又被官员垄断。在陇西郡造反,真是难于上青天! 大多百姓会想,就这样活下去罢。百姓嚜,只要有饭吃,有衣穿,哪怕啮檗吞针,哪怕衣不蔽体,都不算被逼到绝路。因此会像渡口装卸货物的汉子一样,折断腰杆认了命。 所以浮云卿遭受过的折辱嘲讽,都是当地百姓习以为常的。他们不反抗,受了委屈不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