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分卷阅读48 (第4/4页)
早在宋朝的时候,就有一位进士袁采告诫过世人,说是如果养了女儿,就当及早为她储蓄衣衾、妆奁之具,等到了出嫁的时候,才不会费力。 好些人家因为没有预先准备,到女儿出嫁时一时拿不出足够的钱,只好去做典当,甚至于把自家房子典押出去。 京城里的富裕人家给女儿置办的嫁妆,时下一般是二十四抬、三十六抬、四十八抬,取的都是代表吉利的双数。 而那些超级有钱的富商大贾,则多到百余抬。往往是光抬嫁妆,就要抬上好几天。那场面,敲锣打鼓、披红挂彩、浩浩荡荡,引来万众瞩目、妇孺皆知。新娘子还没进门,这威势先就张起来了。 萧墙内外之第53回 自古有钱有势的谁敢惹? 说白了,嫁妆这个东西,就是个镇宅立威的东西。 至于京中普通的人家,嫁妆也基本会固定在十六抬或二十抬。 远的不说,就说莱阳地、栖凤镇吧。谁家嫁女儿不得准备个十抬八台的嫁妆?先不说嫁妆里都含着些什么,总归,这个过场是必不可少的。 除非是穷得出名的,且不怎么爱惜脸面的,一点嫁妆根本不值当让人扛,雇个有力气的,往肩上一甩,驼过去拉倒。 只是这种往往就会沦为笑柄,会一辈子给人记着,时不时翻出来嘲弄、取笑。 到那时,当事者心里有多难堪、气愤,就可想而知了。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