裂阳残血_第2章 少年初问道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2章 少年初问道 (第1/6页)

    雁荡山,又名雁岩、雁山。因山顶有湖,芦苇茂密,结草为荡,南归秋雁多宿于此,故名雁荡。

    南朝时期,梁国昭明太子在芙蓉峰下建寺造塔,为雁荡山开山之始。唐代,西域高僧喏钜那因仰慕雁荡山“花村鸟山”之美名,率弟子三百来雁荡弘扬佛教。其人被奉为雁荡山开山鼻祖。后,因其地汉化日深,道教兴起,境内永嘉县治下华盖山洞为道教第十八小洞天福地。

    那雁荡山便是在江南吴越国境内。

    吴越国主钱氏历经三代五主,最后一代国主钱澍(通假,原字为叔带单人旁),少年登基,为人温和、聪慧,治理清明,再加地处东南,几十年境内无有大的战乱发生,因此,国虽小,百姓倒也知足。

    吴越王后温良贤淑、仪态端庄,为钱澍生三男两女。最小的孩子是个女孩,刚出生时与哥姐无异,然而三岁后,其眼瞳在月光下渐显紫色,夫妻二人见后不以为怪,反而甚为高兴,为其取名为月瞳,并令其随母姓。林月瞳从小就聪明伶俐、样貌甜美,深得夫妻二人及兄姐喜爱。

    此处暂且不提,单说那雁荡山华盖洞天。相传黄帝时期,轩辕氏之臣容成子因在永嘉郡华盖山得道仙升,故得名为:“三十六洞天第十八洞天:华盖山洞。”其实它原本只是个普通的山洞,外厅广大,内有通道,幽深狭促,不知通向何方。唐末一游方道士偶然在此结庐为居,因此处气候温和,宁静祥和,适宜道家修行,故此以后,道士越来越多,道观随之出现。吴越立国后,国主钱缪因深感上天恩德,在此建紫阳观,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