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分卷阅读673 (第3/4页)
很得几位大佬赞誉。 若是单去宁州,桓容也不会有太多担心。 周仲孙领宁、益两州刺使,积威甚深。 邻近蛮夷被他收拾得没脾气,偶尔有挑刺冒头的,很快就被一刀咔嚓,压根掀不起多大的风浪。 加上朝廷实行的政策,以及天子和桓氏家族手中的力量,只要桓容不倒,周仲孙就会安心的守着边境,为桓汉尽心尽力。 打个不太恰当的比喻,说是镇山太岁也不为过。 袁峰在桓容身边长大,少有才学之名,周仲孙必定会设法结好,派人多加保护。 再则,宁州正兴建第二座学院,依照范宁和桓秘的意思,必要从建康请先生过去。附近的郡县都得消息,沿途安全无需多虑。 让桓容提心的是交州。 交州叛乱早平,如今的州刺使对朝廷忠心耿耿,对袁峰不会有任何敌意。 但州内经战祸不久,数月前尚有余孽生事,几座重要的郡城都是百废待兴,袁峰这时过去,桓容实在是不放心。 看出桓容的疑虑,袁峰正色道:“陛下舞象之年征战沙场,生擒鲜卑中山王,立下赫赫战功。臣今已元服,不过是往边州游学,未有群敌环伺,未有刀锋在侧,陛下何须担忧?” “交州并非善地。”桓容叹息道。 “臣知。”袁峰正色道,“臣生于膏粱锦绣,却非长于安乐太平。文章繁华固然不错,但是,臣要学的远不只如此。” 说到这里,袁峰拱手,肃然道:“请阿兄允许。” 不是“陛下”而是“阿兄”,足见少年决心。 “好吧。”桓容深吸一口气,缓缓呼出,忽然有种我家有子初长成的感慨。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