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事技术档案_分卷阅读461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分卷阅读461 (第1/4页)

    烈烈,或者相濡以沫的爱情,以爱情下来定义,就会变得难以理解。因为书本上看到的自诩伟大的爱情,都看上去有点假。这样的爱情我们有谁见过,有谁真的相信呢?

    我以为,它更类似于人心里深层的欲望,用来证实自己存在过,来过,如果不那么做,心里的坎儿过不去,日夜都要受到煎熬。

    那更像是某种执念,尤其是当一个人始终过着“行尸走rou”的生活,没滋没味,突然尝到了甜,感受到温暖,遇到了相知的人,这个人会额外的珍惜,会有移情作用,有的还会将对方的目标作为自己的,会对自己进行敲打。因为如果连这份执念都被拿走了,变得不重要了,那人生里就不剩别的了,又变回行尸走rou。

    像是这种不顾一切的情感,一般都会在年少时种下。那时候人更纯粹,处于既懂一点人性和社会,又处于懵懂的状态。如果再早一点,还没有开悟,如果再晚一点,那就成熟世故了,已经过了刻骨铭心的最好年纪。

    这就是为什么名著里白月光、朱砂痣,为爱而殉情的男女主,也都是相逢于少年时。无论对方是否真如自己内心所想的那么完美,滤镜和光环只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越来越重,那是自己心里的坚守,也是自己曾经干净、纯粹过,真正无私爱过的一种证明。

    更进一步说,我回忆看过的文学作品和心理学的书,没有一本书可以完整的描述爱情的模样,但是从心理学上解读,还是有比较通俗的解释:比如执念、情结、极端自恋、破坏性偏执,等等。

    ……

    感谢在2021-02-25?12:00:00~2021-02-26?12:00:00期间为我投出霸王票或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哦~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