捡漏:我的财富全靠摸_第七十七章 匏器中的御器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七十七章 匏器中的御器 (第2/6页)

匏器递于唐半都,“江州地区没有匏器,还请唐先生指教。”

    每个地区都有每个地区的特有物件,比如,江州地区除了古瓷器外,古代织锦是最常见的,但放在其他地区就比较难以见到了。

    唐半都自然知道这里头的道理,也不谦让,接过后,一边打量一边给二人介绍:“匏器即葫芦器,是华夏特有的一种人工与天然相结合的工艺美术品。相传早在原始社会就出现了以葫芦为原料制成的瓢和乐器,但真正的匏器是明代末年出现,相传由当时的太监梁九公首创,此后一直受到宫廷重视……

    康熙皇帝就曾在瀛台的丰泽园内种植葫芦,并设专人管理。

    匏器最早是宫廷盛器,后来逐渐发展为皇宫贵族装饰把玩的用品,制匏工艺也随之受到皇家重视,制作工艺日渐精巧,清代康熙年间的匏器工艺发展到了高峰,出现了笔筒、花插、杯、碗、蝈蝈笼、蛐蛐罐等式样新奇、纹饰丰富的匏器。

    其中一些宫廷制的匏器还被作为珍贵的礼品用以赏赐王公贵族和外国使臣。清代中期后,火画、压花、刀刻等制匏工艺相继出现,这类作品均是以天然葫芦为之,姿态横生,品相各异,极具观赏价值。

    匏器的制作方式主要有两种。一种是以成熟后的葫芦加工成形态各异的器物,工艺技法主要有圆雕、深浅浮雕和镂雕等,其中还包括拼贴、镶嵌等技艺。另一种则是将模具套在正在生长的嫩葫芦上、使其长成与模子完全相同的样子,人称其为‘范制葫芦器’……”

    说到这,唐半都抖了抖手中的匏器葫芦,笑道:“这就是典型的范制葫芦器,又称匏器虫具,是用来装蛐蛐的,算是燕京一带比较特色的文玩,主要盛行于清代和民国,其他地区比较少见。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