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一百零五章 老天是公平的 (第2/4页)
说陈老是专家级大佬呢,都没上手细瞧,就一眼看出了这五件瓷器是仿哥釉,而不是哥窑。 他老人家起身,来到柜台后面,戴上老花镜,手里持着放大镜便仔细的研究起来。 要想鉴定仿哥釉,首先要知道哥窑的特点:胎色黑褐,釉层冰裂,釉色多为粉青或灰青。由于胎色较黑及高温下器物口沿釉汁流泻而隐显胎色,故有紫口铁足之说;釉层开片有粗有细,较细者谓之“百圾碎”,又称金丝铁线。 仿哥釉和哥窑特点差不多,但有所不同。 比如,明代仿哥釉没有紫口铁足的特点。 又比如清代,金丝铁线主铁线,金丝很少。 可以说,每个朝代的仿哥釉都有属于自己的特点。 “敛口,鼓腹,圈足,通体哥釉,釉色滋润腴厚,周身纹片纵横,飘逸流畅,大小纹片相间,深浅交织,古拙而不失俊美……恩,这是一件很难得的民国精品哥釉水盂,价值在十三四万吧。可惜,民国的精品哥釉,我已经有了。” “这个碗的造型有明代特征,敞口,弧腹,圈足较高,通体施哥釉,釉色灰青,釉层开片,釉面略泛橘皮纹。内壁开片纹较大,外壁次之,碗心及足内片纹细碎,较好地模仿了宋哥窑瓷器釉面开片的特征……恩,这应该是一件明宣德年间的官窑仿哥釉,不错,市场上大概能价值二十来万。不过,我也有了。” “这件是……有意思,竟然是南宋时期北方窑口仿烧的哥釉,应该是为当时的金国皇宫烧制的贡器,可惜烧制技术与哥窑的技术完全是两种类别,釉面太亮了,玻璃感太重,完全没有哥窑的酥油感,胎质更像耀州窑,应该是冀北一带的窑口烧制的……不错,金朝的仿哥釉还是比较少见的,这件我拿了,算你三十万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