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314章 (第3/3页)
?” 桑榆道:“可以尽力一试,我有个亲戚在太原城有些门路,也许能帮的上忙。” “哎哎!”老妇人擦了擦眼角,“我这是遇到好人了,姑娘,真谢谢你了。” 桑榆便道:“不如你们二老细说一下?” 周良才虽然觉得桑榆不是这样会随意管闲事的人,但是她已经开口了,他也不好反驳,老老实实地坐下来听讲。 老妇人叹了一口气,幽幽开口,“我们是许州人,夫家姓杨,十几年前北边战乱,我家大郎和二郎都被征去了战场,到最后三郎也去了…… ” 那是十年前的事了,当时先帝病重,圣人还未登基,突厥人趁机来犯,迫于无奈,朝廷下令大开兵役,所有军籍户全部投入战场,年仅十六岁的杨三郎被迫入伍。 第二百八十章:十年 这个时候的军民户籍是分开的,一旦入了军籍那么这家后人世代都要服兵役,直到男丁断绝,每逢天下战乱的时候,多少家庭因此绝户。 而且一旦入了军籍,那就不是想出就能出来的,大部分都以战死疆场为终,杨老丈家里也是如此,他们家男丁世代打仗,几乎每一辈都要上战场。 当年杨老丈还不足六十,按理说他也是符合的,但是杨三郎不忍父亲拖着伤病之身远赴边关,偷拿来户籍,自个儿跑去参军了。 在杨三郎进军营一年后,先帝驾崩,圣人登基后以雷霆手段平叛内乱,稳定朝堂,边关战事渐渐占据上风,又断断续续打了一年后,突厥和大兴正式和谈,边关暂稳,不少士兵在朝廷的安排下卸甲归田。 杨三郎也在第一批回家的人中,只是老良口在村口的老榕树下等了好几个月都没等到人,同村活着的人已经陆续回来了,可是杨三郎还是没回来,连报丧的人也没有。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