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工匠心_第307章 修仙皇帝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307章 修仙皇帝 (第6/22页)

比较粗糙。

    我当时还年轻,不能正确判断,就认为那一溜碗都特别值钱,因为特别新,特漂亮。后来有一次机会,那溜碗有一个用空了,我赶紧翻过来看,上写“大清光绪年制“,那时我才开始对光绪瓷器有比较清晰的印象。而那个单个儿的碗永远盛得满满的,老头儿不让我翻着看,我就看不到。后来我终于看到这个碗的底了,写着“大明万历年制“。我这才知道,敢情这个很粗糙、画得乱七八糟的碗,年代要比那溜漂亮的早得多。

    但是我一直也没买下这个碗,每次跟老头儿谈,老头儿说:“这是我的饭碗,不能卖给你,卖了碗,我怎么卖面茶?你不是天天来我这儿喝面茶,就是为了看碗吗?“

    刚开始收藏的人,都有一种急切的心态,总想赶紧把东西买回来。我最早收藏也是这种心态。后来时间长了,我逐渐能压抑住了。再后来我就自我解嘲,有一种说法叫“过我眼即我有“,就是我看过了等于我有过了。当然,这是一种很自嘲的说法,过我眼即我有,那故宫的东西都过我眼了,对不对?所谓“即我有“,我觉得就是拥有知识了。收藏当中,很多东西不是你必须拥有的,因为你没有可能拥有,终身没有这个机会。先不说你有没有钱,只说很多东西跟你擦肩而过,有的干脆你就没见过面,这很正常。我觉得,不一定非得拥有一件东西才是快乐,拥有知识依然是一种快乐。

    16至17世纪时,西方人,主要是欧洲人,盯上了中国的瓷器,大量船只到中国来购买、走私。17世纪初,荷兰人截获了一艘葡萄牙商船,这艘船有名字,克拉克号。荷兰人把船截获以后,发现船上都是中国瓷器,这些瓷器风格一致,都是带开光的,是当时中国专门定制的外销瓷。这种风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