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工匠心_第300章 讲究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300章 讲究 (第13/15页)

常清楚。

    马镫大概是公元3世纪,差不多三国时期以后发明的,三国时期都不能证明有马镫。所以电视剧《三国演义》里那种骑马打仗的场面,说起来非常难过。我们猜想在古代,即便在马上打仗,大概也是夹着腿,上身使不了劲儿。不是又要拍新版《三国演义》吗?不知道导演会怎么拍。

    过去的骑兵古书上有记载,比如战国时期赵武灵王胡服骑射,当时的骑兵主要是一个快速部队。马并不是战车,而是运输车,它把人运到敌人跟前。在战国到秦的战争场面中,马车冲进敌人的一方,是要把方阵冲乱,并非一个杀人武器。到了三国以后,当真正的马镫发明,就导致战争变得非常残酷:不用下马就可以杀人了。

    在全世界范围内,所有的先进发明一般都是先用于军事,所以马镫很快就传到欧洲,欧洲管中国的马镫叫一个很奇特的名字:中国靴。过去欧洲骑兵的马上也没有马镫,两条腿都夹酸了,根本就骑不住,所以马镫是可以彻底释放战斗力的一件重要军事装备。

    秦兵马俑属于灰陶。和红陶相比,灰陶硬,北京的四合院都是灰砖盖的。灰陶是在工序上加了一道工艺,使它的硬度增加。在古代,灰的陶器相对都比红的陶器硬,今天也是灰砖比红砖贵。多了哪道工艺呢?这种工艺是在它烧制的最后阶段,泼水闷制,所以使陶器变得更加坚硬。兵马俑都用灰陶烧制,这是中国陶瓷史上的一个奇迹。我们以今天的工艺烧造这么大型的兵马俑,都还有一定的难度。

    俑的出现,是人类文明的进步。首先,俑是人殉制度的一个替代物。商代盛行的人殉制度,一般都是几个人到100人之间,记载中最多的有300多人的陪葬。所以这个俑代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