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309章 一色压万彩 (第9/23页)
是一个为日用瓷所办的一个市场,像这样釉里红的,一个瓶子,它是一个观赏瓷。在当时出土的这个数量里是非常见的。 这个釉里红的瓶子,它的装饰风格是非常奔放的。它跟后来的用釉里红去绘画是有明显的区别,这在景德镇的装饰中,在当时是独一无二的。集宁路的位置是在蒙古草原的南边的边缘,它是农耕文化和游牧文化一个相接点。 元朝建立以后,元政府加强了对外的一个联系,那么这种联系导致中原的瓷器就向草原方向、向游牧方向去游动。我们知道,瓷器是易碎的。在游牧民族的生活中是一个不方便的器皿,很容易不小心就卒瓦了,碎了。你不小心掉在地上就会摔碎。还有,就是你游牧民族是不停地要搬家的,经常要随着牧草要搬家,所以搬家的过程中,这些东西很容易受损。游牧民族所以爱用金属器,用皮具,就是皮囊壶,用皮子来盛水。 尽管瓷器在这点上,在抗外力的情况下不如金属器和皮具,但是它有一个价格的优势,它便宜。所以它导致这个市场的一个形成。游牧文化跟农耕文化一直有一种潜在的冲突。当这种冲突在经济面前的时候都会退缩,就是说,我们在文化中有些冲突,但是有经济这个前提的时候,大家都会让步。 釉里红在元朝是一个创新的品种。它在那么短的时间内,能够达到内蒙古市场可见它还是有一定的生命力。由于釉里红的烧造难度非常大,废品率非常高。所以它在价格上大大地要高于青花。废品率高,就得把废品的成本要加在它烧好的瓷器身上。 釉里红的第二个烧造期就是紧挨着元朝的洪武时期。 2004年,美国旧金山一家拍卖行拍卖了一个洪武大盘,直径45公分,当时成交价是570万美金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