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8、说一少年,天纵奇才。 (第5/6页)
漫说考取功名,但凡那审卷的考官玻璃心一点,只怕要跪在圣人像前,非捶胸顿足啼哭三日不能解其心中郁闷之万一。连眼都入不了,更看不了内容,又谈什么考取功名?” 李坤没想到黄十三这样实诚,自我埋汰起来堪称铁面无私,张着嘴,一时竟说不出话来。 黄十三又道:“书商贩书前会请人誊抄手稿,便写得再难看也无所谓了。” “你这是削足适履因噎废食之举。”李坤语重心长。 字丑只是其中一点,其实还有许多别的理由。 黄家家贫,吃饭都困难,原身的黄十三进学读得断断续续,文章本就做得疏漏。现在的黄十三穿过来,记忆浑浑噩噩,本就疏漏的文才更是继承得稀松,做起诗来,对仗工整都成问题。 况且科举不仅仅是作诗,还有圣人言,就是历史,还有策论,就是议论文,还有天文地理的综合杂科。 在十年寒窗苦读的旧时读书人面前,黄十三或能依靠满肚子九年义务教育塞进去的上下五千年,唐诗三百首,宋词八十篇,获得一时的盛景,但论起功底扎实来,恐怕连开蒙数年的学童都比不了。 之前不是没有县试,不过没考上童生,才叫榜十九的崔子然奚落。 李坤嗫嚅许久,忍不住了:“诸子百家,亦有家一席。但你写得鲜廉寡耻,有悖伦常,实在荒唐。” 裴浩瀚或许能直抒胸臆,但李坤与黄十三不过见过两次,且第一次并不算得很愉快,这般苦口婆心,便算是交浅言深了。黄十三知他耿介惜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