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494章 (第2/3页)
域,遂使敦煌重现当年之繁荣。 后皇甫隆教作耧梨,广开沟渠,大力屯垦,鼓励节俭,敦煌越发富庶,成为凉州西域间的一颗明珠。 一进入关内,便感觉一片汉风中掺杂着西域胡风。 头戴毡帽胡须浓密的胡人牵着骆驼与汉人并肩走在街面上。 来往穿行的人群中还有不少身毒国的僧侣,双手合十,毕恭毕敬。 “不知将军何以讨马延?”皇甫隆出言道。 杨峥一听就知道他有话说,皇甫隆身为地头蛇,抚镇敦煌多年,而高昌就在隔壁,自然知己知彼,“还请皇甫公教我。” 积极听取他人意见,也算杨峥一大长处。 皇甫隆对杨峥的态度非常满意,抚了抚胡须,“高昌屯戍多年,人口富庶,将军若攻之,当动如雷霆,不可久战,以免伤及百姓,为外人所趁,马延志大才疏,不足为虑,然其子马循颇为骁勇,将军不可大意。” 这跟文钦父子颇有几分相像。 杨峥眼角余光扫了一下身边,张特、彭护、孟观、刘珩、皇甫闿、皇甫陶、庞青等人,羌汉将佐分列左右,马循一个人能骁勇到什么程度? 淮南二叛,文鸯的勇名传遍天下。 杨峥就不相信这世道还有比文鸯更猛的人。 再说自己也不是司马师。 “晚辈谨记。”杨峥拱手施礼。 话还没说完,关外马蹄如雷,烟尘大起。 皇甫隆苦笑道:“看来有人比将军还要着急。” 还未入城的士卒,立即在关外摆开阵势。 长矛架起,层层叠叠,没有丝毫慌乱。 张特率领百余甲士亲自出城,与士卒站在一起,军心大定。 杨峥与皇甫隆及众将登上城墙,遥望西面。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