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548节 (第2/6页)
农事等诸多事,曜初虽未必会去如专业人士一般了解原理,但自然分的清楚几种水车,以及它们各自的效率——以阿鲤的年纪,估计能大体分清水车以及作用就不错了。 果然,阿鲤听说母亲要听她讲,还很是认真的准备了一会儿。 把她手里的模具排了排顺序。 然后再开始讲之前,还是不忘感叹一下:“舂米真累啊。” 曜初笑道:“知道累就好。” 其实在农户之家,并不是完全男耕女织。许多女子在承担纺织、家务之外,也要承担繁重的粮食加工工作。 正如李白诗中的‘田家秋作苦,邻女夜舂寒’。不由让他有‘令人惭漂母,三谢不能餐。’之感。* 而舂米,还只是去掉谷类外面的壳。 如今在北方的粮作物中,麦子的占比更重:稻谷可以不磨,但麦子确实要磨成粉变成面才更好食用。 而磨麦子用的碾磨,并不是每个人家都能具备的。 就算在新华夏成立后,六七十年代的许多村落,每个村还都是有几处磨坊,专门用来磨面。 而推动大而沉重的碾磨,除了人力、畜力(如驴拉磨)外,自然还可以利用水力——通过水车之力来推动巨大的碾磨。 不过,此法有个巨大的限制:水。 水车必须建造在水体旁边,而且水势比较大(不能是咕嘟嘟的小泉眼),才有足够的水力能够推动水车。 所以,史册上还曾记载过,李隆基身边的宦官高力士,曾经就占据渭水高地的合适地段,设置水车和水磨,提供‘小麦加工服务’来赚钱。[1] 可以说是一本万利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