陛下每天都在作死[穿书]_分卷阅读39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分卷阅读39 (第4/4页)

命运,也和这样一封弹劾的奏章,紧紧联系在了一起。

    天兴帝刚继位时,是一个很勤政的皇帝, 常常为了批改奏折而彻夜不眠,大太监们被他整治得服服帖帖, 不敢往朝政之事伸一根指头。百官有皇帝做榜样, 谁都不敢懈怠, 朝中显出一派清明景象。

    谁知到了天兴五年, 天兴帝刚满三十岁,不知出了什么原因, 就忽然跑去修道去了。

    于是在宫中筑丹房, 拜太上老君,还请了一帮道士作陪,日日在烟雾中唱喏不休。

    从此也不再上朝, 一应政事,交由内阁首辅胡元泰打理。

    说起胡元泰主事时的朝政,几十年过去了,还被人拿出来当反面教材,要引以为戒。

    何弦给朱凌锶上课的时候,也强调过这一点,一定要广开言路,多方创造百官群臣向皇帝反映问题的渠道,千万不能让胡元泰的事件重演。

    胡元泰把持朝政的个人风格非常鲜明,那就是“一手遮天”,造成的后果也很严重,说起来叫“暗无天日”。

    这个人对着皇帝,歌功颂德,做小伏低,看起来十分和气,对着百官群臣,便是另一份面孔。

    他权力最鼎盛,也是百官怨愤到达顶峰的时候,不仅朝政大事所有的决策都由他说了算,贪腐的范围也是前所未有的广泛。

    卖官鬻爵早已不新鲜,既插手军饷,还克扣户部工程款,就连救灾款,也能雁过拔毛。

    当时朝中的人,分为“胡党”和“其他”两类,“胡党”很好理解,胡元泰的下属和爪牙,“其他”则包括中立以及暗搓搓的反对派。

    明着反对胡元泰的人,运气好的是贬官出京,不好的就流放下狱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