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韩国_第十五章上门女婿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十五章上门女婿 (第6/7页)

一首,在孙艺珍复杂忿忿和父母兴奋期盼的眼神中,金秀一正了正嗓子,抑扬顿挫毫无停顿的背诵了一首苏大大的念奴娇。赤壁怀古: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崩云,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间如梦,一樽还酹江月。”

    直把老人听得如痴如醉,一家人都沉浸在词的意境当中不能自拔。

    苏轼这首念奴娇,无疑是宋词中有数之作。立足点如此之高,写历史人物又如此精妙,不但词坛罕见,在诗国也是不可多得的。

    而韩国不少老人青年热爱中国诗词(青年占少数,老年人居多),并致力研究,以会中国的诗词而自豪。显然孙艺珍的父母一家就是如此。

    良久,老人双目放光的望着金秀一,一副找到知音忘年交的表情“小金呐,能否给我们解读下这首词的意思啊。”

    看着老人放佛找到心爱玩具的纯真渴望的眼神,金秀一只好略过孙艺珍扫视过来带着浓厚杀气的眼神,答应下来。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细想万千年来,历史上出现过多少英雄人物,他们何尝不煌赫一时,俨然是时代的骄子。谁不赞叹他们的豪杰风流,谁不仰望他们的姿容风采!然而“长江后浪推前浪”随着时光的不断流逝,随着新陈代谢的客观规律,如今回头一看,那些“风流人物”当年的业绩,好象给长江浪花不断淘洗,逐步淡漠,逐步褪色,终于,变成历史的陈迹了。

    “浪淘尽”──真是既有形象,更能传神。但更重要的是作者一开头就抓住历史发展的规律,高度凝炼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