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一百二十六章:祀天 (第1/6页)
『Ps:抱歉,经书友提醒,我才知道“肃王府”的面积我计算是单位弄错了,我错将100x100的单位记成亩了。所以,应该是两公顷,或者称三十亩地,用现在话说,就是两万平米,十分抱歉。』 ————以下正文———— 区别于楚国敬畏莫测的鬼神,魏人则更加尊敬『天地』,并且在魏地风俗中,也普遍流传着『天父而地母』的说法,这显然是将『天地』视为哺育众生的至高神祗。 为了向这两位至高的神父神母表示尊重与敬畏,自大魏建国初期,便在南郊与北郊分别建造了一座专门用来祭祀的建筑,分别是『圜丘』与『方丘』。 其中,南郊的圜丘祀天,而北郊的方丘祭地,暗合当代人对『天圆地方』的认知概念。 而这几日赵弘润等人口中所说的祭天,用更加书面的说法,实际上指的便是『祀天祭地』仪式中的『祀天』部分。 祭天的场地,在大梁南郊的『圜丘』。 圜者,圆也。 因此说白了,圜丘就是一座圆形的高台,又称『祀天坛』,是专门主持祭天仪式的场所。 别看这祀天坛用的次数不多,但由于其特殊的地位,非但工部每年翻修这座建筑,礼部亦会专门派兵驻防,以免有人前来捣乱损毁。 不夸张地说,除非是举行祭天仪式,否则魏人是不会轻易接近这里的,以免惊扰到『天父』。 这一点,对于处在北郊的『方丘』亦是如此,不过这里不做赘叙。 洪德十七年四月十五,原本驻扎在这里的军队,按照惯例,由禁卫军与礼部的仪仗军所接管,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