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分卷阅读37 (第1/4页)
☆、第29章 三更 周氏把褡裢平放在条桌上,从里头翻出一个用麻绳缠裹得紧紧的布包,解开麻绳,布包露出半角黄澄澄的颜色,原来布包里竟是一串串铜钱,里头还夹杂些许碎银子。 “三娘还记得张家十八娘吗?“ 李绮节一怔,点点头,“在木李庵修行的十八姨?“ 山上的庵堂是县里的富户们捐资修建的,原先曾请本地的举人老爷拟了个很风雅的名号,但县里的人更习惯管庵堂叫木李庵。 因为庵里栽植了许多木李树。每到春暖花开时节,木李花竞相绽放,含芳吐蕊,好似云蒸霞蔚,极为绚丽,衬着白墙绿瓦的小小庵堂,幽丽馥郁中又多了一丝清雅出尘,是山中一景。而到初夏木李成熟时,庵里的师傅们会摘下青白酸甜的木李果子,尽数送给前去敬香拜佛的香客,分文不收。县里的孩童们都晓得,天气热起来、荷叶舒展开尖尖小角、青蛙一夜比一夜叫得响亮时,去山上的木李庵打个转,肯定能吃到又脆又甜的木李果子。 长此以往,庵堂原先的名字早就被人淡忘了。 丈夫杨小郎死在大江后,张十八娘回到娘家,被张家人送到木李庵静养。她与人私通,以寡妇之身生下生父不明的小沙弥,虽然算是德行有亏,但因她曾对周氏有恩,周氏每每提及她,没有一丝鄙夷,语气里全是怜惜同情,所以李绮节称呼张十八娘为十八姨。 周氏眉梢眼角都是藏不住的喜气:“我想着好久没去山上看十八娘,正好张大少奶奶要去山上还愿,便托张家的大丫头帮我给十八娘送些钞银嚼用,免得她在庵里吃苦头。谁知十八娘却不在庵里了。“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