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分卷阅读56 (第2/4页)
也只有一瓶。 哪有每年公开上市的中国白酒,来得“唾手可得”? 对于那些私人酿造,却意外入选最后榜单的酿酒师来说,10000瓶的订单,多半都已经可以实现从贫穷到小康。 酒厂越大,酒越高端,这一万瓶的“含金量”也就越大。 这也是为什么,文化酒业集团的盲品会,不管被多少业内人士说不正规,一样没有任何一个“正规”的酒厂愿意缺席。 少则销量增长上万瓶,多则股票拉上涨停板。 这样的“带货效果”,任何一个已经走上商业化道路的酒厂,都没有拒绝的可能。 文化酒业的酒文化大使,就是看上了这至少一万瓶的带货效果,才会人还在苏格兰,就利用“职务之便”把主意打到了被甩哥的身上。 相比于年度盛典上的那些中国白酒,第五夏带回来的家族威士忌,堪称古董。 按照同级别的苏格兰威士忌的价格来推算,单瓶售价轻松过万,并不是什么太大的问题。 只不过,第五夏继承的这批威士忌,有一些复杂而又特殊的情况,不受苏格兰威士忌协会的待见,没办法在欧美市场推广。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故事,每一瓶酒也一样。 不到十秒的品鉴过后,楼尚大师“出尔反尔”。 拒绝在尚小酌发布之前,单独推介第五夏的家族威士忌。 理由是——“我现在还不太有办法接受,充斥着强劲泥煤味的威士忌。” 克己复礼的楼尚大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