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人在大宋,无法无天 第45节 (第2/7页)
影响他们每个月工资,造成售卖积极性很低。 所以还不如停止专营制度,与商贾共同经营,流通才不会阻滞,剥夺商贾利益之谋愈深,则国家利益损害愈大。想把十分之利皆归于公,就会亏得越多,十不得三。不如与商贾共图利,倒可以十得五。所以大国之善经营者,应“不惜其利而诱大商”。 不过那都是后来的事情,至少现在茶米盐酒都还是专营,茶商们想拿到茶引也不容易。而听李谘的意思,是打算官营改革,与私人茶行共同参股,他们只占股份不参与经营,但茶叶的份额却是不限量,凭他们的本事去收。 这意味着以后大宋国企专营的茶叶解禁,以后他们拿到茶叶的份额就会大大提升,并且国营退出市场,他们能够获得的市场份额也会提高。这对于被茶引限制的私人茶商老板来说,诱惑很大啊。 第46章 交子务初见成效 仁宗时期,欧阳修就提出应该与民间商人一起经营茶叶市场。 英宗时期,马端临提出在东南茶除福建蜡茶仍禁榷外,其余六路并行通商。 神宗时期,王安石力主茶商私营,“国家应罢榷茶之法,而使民得自贩,于方今实为便”。 不过这些主张除六路通商以外都没有得到通过,宋朝茶叶榷卖一直到北宋晚期的宋徽宗政和二年才正式取消专营制度。 而且当时朝廷也没有干预市场,牵头组建茶叶商会或者入股大茶商来稳定茶叶价格,而是继续放任不管,导致后期少数官商背景的茶叶巨头开始经营垄断。 赵骏穿越过来之后,指点江山,胡说八道了一些对交引法的意见。赵祯就把他对付茶商的办法原封不动地告诉了李谘,如取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