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清疆臣。_第八十九章 裂变的前奏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八十九章 裂变的前奏 (第1/10页)

    阮元也知道陈文述言下之意,是以并无斥责之语,反而对他问道:“文述,朱夫子所言《四子书》之辨,你可知晓,若是知道,便说来与大家听听?”

    陈文述道:“这……学生却也是知道的,朱子曾言,先王之道,自孔圣人传于曾子,由曾子传于子思,子思再传孟子,孟子之下,先王之道遂绝。是以朱子将圣人所言《论语》,曾子所著《大学》,子思所著《中庸》,与《孟子》一书并立,合为《四子书》,以示先王之道,一脉相传之义。”所谓《四子书》即今所言《四书》,阮元之下诸生听了陈文述这番解释,自也连连点头称赞。

    阮元点头道:“你所言不差,朱子编定《四书》之理,就在于此。但你方才也已将其中传承之由,一一说出了啊?曾子经先师授业,乃是先王之道的集大成之人,那曾子言行,无论载于何处,都应该被我等了解、修习才是。这《大学》是曾子论道之言,《曾子》十篇同样是曾子论道之言,又何必强分高下呢?只是其中有一点,我见解却与你不同,这先王之道,孟子之下犹有传承,许郑之言,亦是儒家正宗,切不可学了朱子,就忘了许子、郑康成和孔宪公的言行啊。”

    说到这里,阮元也对其他诸生道:“各位,我清楚,大家平日学习经术之道,也是以《四书五经》为根本,这《曾子》十篇,不见于《四书五经》之内,甚至《十三经》中亦无其名,是以各位平日,用功稍欠了些,也是常事。但正如我之前所言,既然曾子得先王之道,那这曾子十篇,修习起来自是有益而无害。那么曾子所言治学之道,又是如何?曾子开篇即言‘君子既学之,患其不博也’,由此可见,这学习之道,第一便是要博学,要通各家之言,多所采取,方得成学。各位之中,多有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