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穿之我爹是朱标_明穿之我爹是朱标 第47节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明穿之我爹是朱标 第47节 (第2/8页)

赏,这是朝廷要表明的态度。如同皇爷爷下令各地凡有修渠修路之心,谁若敢瞒而不报,杀!这都是为了百姓。若有商人能因地制宜,带动百姓一道富裕,那这事必须赞许,更应该大力推广。”朱至把自己的想法道来,朱元璋也终于把计划书看完,连同太子在最后的批语。

    显然,太子是觉得此事可行的。

    虽然是借鉴齐家村的事,种田之余更让百姓的日子能过得更好一些,商人更能在其中得利,但重点难道不是百姓因此得利?

    太子不是不清楚朱元璋对商人的轻视。不,应该说这世上的人都看不起商人,但商人的重要性更是不能忽视,尤其不能无视他们带动社会的经济,领更多的百姓过上好日子。

    大明要的是天下的百姓都能过上好日子,只要有人能帮忙做到这一点,朝廷不该因为对商人的轻视而弃百姓的利益而不顾。

    百姓的利益,那难道不是朱元璋一直看重,费心为百姓谋划?

    再听听朱至如今说的一番话,太子也好,朱至也罢,都牢牢捉住一个重点,那就是以百姓之利为重。

    “这件事不可一蹴而就。”朱元璋显然也心动了,能利于百姓,让百姓受益,这是他一直以来的心愿。

    若能让百姓的日子越来越好,不管做什么朱元璋都是愿意的。

    “可择一地实验之,慢慢,慢慢选出合适的人前往各地,因时制宜,因地制宜。”朱至可从来没有想过立刻将富民的谋划推广至整个大明。

    要是没有养出这方面的人来,随便弄个人往各地去,这不是要闹得民不聊生吗?

    这可就违背朱至推行此法的初衷了。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