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一百四十八章 缘幂势既同,则积不容异 (第9/12页)
给他撑腰,他才能做?” “谁的问题就是谁的问题,王司寇多虑了。”张居正还是宽慰了一句。 张居正看王崇古仍然是极为担忧,想了想还是开口说道:“陛下这个人其实不复杂,一眼看穿,对大明而言,利大于弊,陛下就会庆赏;弊大于利,陛下就会威罚。这就是陛下心中衡量臣子是否能留用的标准。” “陛下之所以同意王司寇回朝,也是如此道理,王司寇在西北堵了长城鼎建的窟窿,安置了十九万的百姓,这些功劳陛下都看在眼里,至于谋利嘛,的确是弊端,但王司寇已经利大于弊,那陛下自然同意王司寇回朝了。” 有些话还是当面说清楚,才不至于小人在中间摇唇鼓舌的离间君臣,王崇古回到西北这两年,的的确确做到了安土牧民,利大于弊的臣子,陛下就会庆赏。 王崇古心里的那块石头,终于落了地,他俯首说道:“谢元辅指点迷津啊,小人长戚戚,我这个小人,最是担忧了。” 张居正笑着说道:“王司寇言重了,陛下清楚的知道,人都是因势而动的,彼时西北战乱,东南倭患,天下疲惫,议和贡市,就是止损的最好办法,有些事儿,王司寇也是身不由己不是?陛下登基以来,王司寇所做作为,还是利大于弊的,这就够了。” 小皇帝明事理,是张居正这几年来轻松的最大原因,天下,没有能难得到他的问题。 能让他为难的,就只有陛下了,蒙在张居正心头的只有两片乌云,小皇帝不务正业,小皇帝读书太好。 这两个乌云的面目越来越狰狞。 张居正和王崇古就西北边方问题进行了深入的交流,双方就边方安全问题,达成了普遍共识。 王崇古从全楚会馆离开的时候,心情好了不少,朝廷要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