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活_第 86 章 认识偏差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 86 章 认识偏差 (第1/9页)

    若是要说起周小娘子的故事,那话可就长了,如今哪怕是个农户,被『逼』得背井离乡了,都有一段心酸曲折的故事要说。如何收成好,如何又没有先见之明,没有在雨之前把粮食收起,如何一咬牙信了花言巧语借了印子钱,又如何无奈地将女陆续典卖了出去,还是维系了,如何心一横只能背井离乡地讨生活……

    许县、衢县、江县,买活军治下,县城多的是外来的工,哪个没有一肚子的故事?这周小娘子的故事,诚如吴老八所说,特殊特殊,特殊的一点,是如今家破人亡在并特殊,而特殊的一点便是她毫无家产傍身,且还带了一一女在身边,这在如今要去许县的外地寡『妇』,是相当少见的。

    若说起来,周小娘子原本的夫家姓赵,在当地有些小小的名声,开了个织场,其有二十余座织机,日子过得还算富足。吴老八这些私盐贩子,对他们家是有所耳闻的——买活军的雪花盐出来了之后,他们家是很少见地能一次购买少的人家。事情是坏在两年前,她丈夫冬日巧受了风寒,发高烧,数日便死了,留下一个三岁的子,并周小娘子肚子的遗腹子。

    由于织场内外事务,从前都是她丈夫『cao』持,如今丈夫去了,周小娘子要守孝,身子沉重,便只能由公公出面。——公婆原本是乡有名气的能干人家,只是年纪上去了,而且此前染过两次疫病,身体如前,又要强出面维持织场,待周小娘子分娩过后,过是做了月子,便强着出来外外地帮忙,好歹把织场给保持住了。但公婆身体从此太好,常年要『药』维持着,此乡宗族内,便有几户人家盯上了赵家的织场。

    吴老八去年第一次去的时候,便听说了其的纠纷,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